五旬節林漢光中學

五旬節林漢光中學 莊兆祺老師 (資訊科技主任) 訓導管理系統與智能卡並用 邁向學校行政全面整合 五旬節林漢光中學是沙田知名中學,一直致力於建立電子化校園,早於十年前已逐步發展不同的電子行政方案。學校採用eClass 網上教學平台已有多年的時間,於2006 年開始使用智能卡系統,本學年亦開始使用訓導管理系統;資訊科技主任莊兆祺老師更細心研究各種學校行政系統,為學校科技的長遠發展作出全面的考慮及安排。學校希望透過訓導管理系統及智能卡減輕老師的行政負擔,更期望可於同一個平台上運行學校所有行政系統。   致力推行整合的教學平台 顧及長遠發展 莊老師一直致力在學校推動資訊科技,他指出學校本身有一套沿用多年的電子化訓導管理系統,他強調:「本校在數年前引入資訊科技,基本的建設已十分完備。我們在考慮學校長遠及持續發展方向時,是希望達到在一個平台上完成所有行政工作的目標,讓所有的使用者包括老師、學生及家長,均可在同一個平台上完成他們的工作及取得所需的資訊。我們一直採用eClass 的校園綜合平台,我相信訓導管理系統可與eClass 的校園綜合平台及其他行政管理系統作全面整合。因此學校在權衡輕重後,決定選用eClass 的訓導管理系統。」 eClass 系統穩定 學校更添信心 莊老師表示,為了達到平台整合的理想,他十分重視選擇系統的過程。他認為選擇系統必須符合兩個考慮因素,第一是系統的穩定性;第二是供應商能否提供全面的支援服務。莊老師說:「我們要求一個穩定的網絡和系統,學校在過去幾年一直採用 eClass 的校園綜合平台,該平台系統相當穩定,令我們對 eClass 品牌更具信心。」 另外,系統的支援服務也十分重要,由於學校資訊科技同事的流動量比較高,新同事未必了解過往系統的運作,需要一段時間去了解及掌握系統的運作,所以會帶來運作上的困難甚至影響學校的日常行政運作。因此,莊老師說:「支援服務是選購系統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目前市場上其他系統暫時仍未能做到完善的整合及支援,只有 eClass 的系統可以達到此兩個條件。 2008 年 11 月

浸信會永隆中學

浸信會永隆中學 黃幹文老師(資訊科技主任) 善用智慧卡 家長師生共創良好校園文化   浸信會永隆中學使用智能卡已兩年,且從中獲益匪淺,然回憶起準備引入智能卡時的心情,該校資訊科技主任黃幹文老師仍清晰記得當初自己心中的抗拒。他說:「當時最大的顧慮是,過去不用智能卡其實都好端端的,用了之後會不會反而牽涉更多問題呢?會有什麼變化呢?其實心中相當擔心。」 在推行一個新計劃時,不瞭解總會帶來很多顧慮。對此,黃老師以自身經驗勉勵準備引入智能卡的學校,「你自己一定要有很強烈的信念;而在遇到障礙時,要問回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這麼做有什麼好處?」 加強效率,建立好的文化 克服了心中的抗拒,黃老師很快就領會到了智能卡的好處。對於永隆中學最先使用的智能卡點名系統,除了眾所周知的好處——減輕老師的非教學性工作、加強老師的工作效率外,他發現原來家長也非常受用。 以往,每當家長來電詢問孩子上學放學的時間時,由於老師們未必都在第一堂課即點名,所以可能無法提供學生的上學時間,而放學就更不用說了。自從有了智能卡點名系統後,黃老師發現家長原來很需要掌握孩子的在校時間,而智能卡點名系統就此發揮了它的良能。 當然,每一種新事物在還未熟悉前,使用上總是有些困難。黃老師以八達通為例,剛開始推行時,許多香港市民都會覺得不便,但現在它已經成了香港一個很好的文化了;智能卡也是如此,在充分掌握後,浸信會永隆中學師生不僅享受到它所帶來的高效率,亦感受到這對於社會來說,是一個好的文化。   選擇品牌,就像選擇伴侶 在選擇哪一種智能卡系統上,黃老師做了一個有趣又貼切的比喻:選擇合作夥伴,就像男女選擇伴侶,一經定案,就要面對各種後果。因此,永隆中學當然要做最精明的選擇了,除了價錢外,他們更重視的是產品的功能、其發展性及售後服務。 之前曾用過其他公司的產品,但永隆中學最終還是選擇了 eClass。黃老師說:「我相當欣賞 eClass,eClass 的發展是多方面的;而且除了智能卡,我們慢慢發現,他們是緊貼市場及學校需要來設計其產品的。」此外,公司的穩健發展也是該校的考慮因素之一,「因為若公司經營不當而倒閉,學校一旦面對問題可就求助無門了。」 「用心」,讓智能卡充份發揮良能 會中,黃老師也細心分享了永隆中學使用智能卡點名系統的經驗。例如:拍卡機要安裝在哪裡最安全、最能發揮作用;人手要如何安排、系統要如何管理;如何讓親師生善用智能卡……點點滴滴中,可以發現,只要用心,很多問題都可以解決,例如:將使用細則及相關影片放上網,讓學生和家長得以學習善用智能卡;在校門口放置告示板,提醒學生拍卡;將拍卡機設置定時器,以節省開關機的人力……此外,為了測試智能卡點名系統的效能,校方是以逐步漸進的方法推行智能卡的使用,先是在初一班級施行,再推展至初中部,最後才在全校實施。 由於時間緊湊,黃幹文老師沒法詳談運用智能卡收費的經驗。短短的分享時間裡,他也認同繳費靈與點名系統一樣,資料詳盡,而且能減輕老師的工作量。 此外,針對如何讓家長接受繳費靈,他也提出了該校的經驗。首先,由於該校不少家長收入不高,校方貼心地將繳費靈轉帳最低額,由最初的三百元降低至一百元;然後,再將該月份要繳付的各種費用集合起來一次過向學生收取;經過整合後,家長會發現要交付的費用其實也不下數百元了,從中體會到以智能卡付費的方便。 永隆中學的使用經驗,在 eClass Day 2008 短短的二十五分鐘裡其實無法盡述;但是,黃幹文老師的分享,讓與會者都深深體會到,好的軟體,其實也需要有好的推動方法,才能充份發揮其良能。 2008 年 3 月

匯基書院 (東九龍)

匯基書院 (東九龍) 劉振華老師 積極建立 e-School 及 eLearning 文化 匯基書院(東九龍)提供全面而優質的全人教育,著重關顧學生的學習和成為需要。自創校以來,學校積極推動 e-School及eLearning 的文化,藉資訊科技提升行政效率及學生學習效能。   積極推動 e-School 文化 該校於 2003 年 6 月引進 eClass 綜合平台作為推動 e-School 文化的核心平台。現時學校的校園電視台有多達十個不同頻道,有大量學校活動情況的紀錄、校園介紹及老師介紹,供校內及公眾人士隨時於網上收看。節目相當吸引,令大家對這所學校的人和事增加了不少認識。校園電視台的節目是由師生組成的攝錄組負責拍攝及剪接的工作。劉振華老師說,eClass 校園電視台幫助他們有系統地將活動片段分類成不同頻道發放,且十分容易使用。 製作學生個人紀錄 學校於上學期開始運用 eClass 的學生個人紀錄系統,紀錄學生的考勤、獎懲及課外活動等個人紀錄,並且列印成成績表派發給家長。家長亦可登入 eClass 查看子女的各種紀錄,增加了透明度。此外,劉振華老師高興地說,網上學會報名的功能相當有用,正運用在興趣小組報名上,現在不用再為編印小組學生名單而煩惱,一下按鈕便可自動分組及編印名單,著實減輕了行政工作。   推行學生智能卡 今年學校正準備推行學生智能卡,令學校的資訊科技設備更為完善,進一步提升學校的行政效率。eClass 綜合平台可讓學校因應需要而選擇性地加入各種不同功能的系統,而仍能保持平台的高度整合性,這對學校來說相當重要。 建立 eLearning 的文化 為建立網上學習的文化,學校因應科目及班別的需要,特別邀請多位教師作試點應用 eClass 於日常教學。期間於每一學期舉辦教師分享會,讓他們向其他同事分享使用 eClass 的心得及經驗。除此之外,學校亦鼓勵教師參加「eClass 教師大會」,加強教師對網上教學的認識。現時,電腦科會運用 eClass 教室進行網上評估,中五會考班的體育科則使用 eClass 作理論課教授,世界歷史科更突破性地嘗試網上學期測驗。劉振華老師說,初時還以為全班學生同時於電腦室使用 eClass,或會出現不順暢的情況,但效果卻出奇的理想。 今年4月的復活節假期,中一級的中國語文科推行網上「每日一詩」活動,讓學生於假期間每天登入 eClass 學習一篇中國古詩,完成相關的練習,並嘗試網上創作新詩。學生皆喜歡這種學習模式,更有不少學生主動回應其他同學的詩作。劉老師透露,來年更將使用 eClass 網上閱讀室以培養學生的閱讀文化。 2008…

匯基書院

匯基書院 潘貴才老師(電腦科主任) 創造學習動機 成功推動 iPortfolio   SLP,是為了新高中而制定的教育政策,然而,匯基書院的電腦科科主任潘貴才老師經過實際推動後,卻發現推動 SLP 要從初中開始。「如果學生在初中三年已經習慣自行輸入其學習歷程,那麼到了中四就不用太擔心了。而如果直接到中四才來進行,學生一來不瞭解 SLP 的要求,二來習慣沒有建立,會覺得很困難。」   SLP,你為學生提供了什麼條件? 因此,匯基書院自三年前即開始在全級推動以 iPortfolio 製作學生學習檔案。在 eClass Day 2008 分享三年來的經驗,潘貴才老師一開場即點出核心問題:「SLP 最主要的是展示學生全面的學習經歷,所以校方除了要設想如何教導學生製作之外,更重要的是,我們為學生提供了什麼條件,讓他們可以有全面的發展?」 對此,匯基書院的方針和策略如下:   1. 讓學生瞭解何謂SLP 為了讓學生建立自我導向的態度,能自行輸入資料做好紀錄,校方第一步進行的是「教育學生自我管理」。 學習動機的發生建基於瞭解上。因此,匯基書院首先讓學生瞭解何謂SLP,並展示一些相關成果,其中包括學生的自述、經歷、各範疇的紀錄、獎項、校外表現等,讓學生有清楚具體的概念。   2. 建立良好的持續互動環境 為了讓學生能主動進行反思,在師生同儕之間建立良好的持續互動環境,匯基書院採用 iPortfolio 彈性的設計功能和互評功能,讓老師可以彈性地設置框架或內容進行教學,也讓師生及同學之間可以給予回應。因此,在這個平台上,同學不僅會習慣於將自己的學習歷程放上網,也能從老師的引導中、師生同儕的分享回應中學習反思。而潘貴才老師也發現同學之間的回饋,讓中二的同學反應良好而且興奮,更用心地製作他們的學習檔案。   3. 融入機制,配合發展 無論是推動任何政策,老師總是比學生承擔更多的工作和壓力。因此,匯基書院用心設計,利用 eClass 這平台,讓 SLP 這份「額外」的工作融入了學校的機制,甚至配合學校的發展,得以順利開展。 什麼是配合課程發展?給予網上習作即是其一,條件是要有清晰的要求,具體的指引、步驟。而學校發展,則是將校方著重發展的「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之計劃放在 iPortfolio裡頭,讓學生知道校方的要求。 對此,潘貴才老師說:「你會發現當你對學生提出要求時,他們都會很用心去做。要求要具體,讓他們知道要如何做、寫些什麼,他們就會做得更好。再加上老師也會配合來推動。政策在落實時動力就會大很多。」 同時,讓人欣喜的是,逐步開展的結果,部分老師也看到了 iPortfolio 對於學生學習資料的儲存及反思的益處。其中,中四美術科老師即要求同學製作 iPortfolio,記錄其在美術科的 學習歷程。   4. 階段性的學習,延續學習動機 而為了不讓同學的學習動機因內容一成不變而逐漸減低,匯基書院擬出了階段性的學習,列出每一年級的目標和掌握技能。 例如,中一的學習目標是 在iPortfolio…

香港真光中學

香港真光中學 林佩華老師(中二電腦課老師) 反思教育,讓學習機會發生在生活中每一片刻 在新高中學制下,香港真光中學於去年起,採用iPortfolio 電子學習檔案,讓第一屆三三四學制的中二生和中一新生,學習建立「學生學習概覽」(SLP)。   以 iPortfolio 推動反思教育 SLP,除了要完整呈現學生的學業成績及校外活動紀錄外,其深層意義是推動學生針對其學習歷程進行反思。為此,真光中學首先成立了由公民教育主任領導,成員包含教務組、課外活動組、升學及就業輔導組多個部門的小組,推動有關工作;再針對「反思」這個教學目標展開了一系列的工作。   系列活動多放配合,讓學生掌握反思 「反思」,對於初中學生來說,其實並不容易。在參與活動後,問及感受,他們一般只會回應「很開心」、「不開心」,無法表達較為深入的感受。因此,針對「反思」教育,真光中學進行了多方面的配合。 首先,在去年九月份舉辦一個「學生概覽簡介會」,讓學生初步接觸「反思」。會中,校方告知學生為甚麼要做學生學習檔案,為什麼要用 iPortfolio 系統,為什麼要推行反思以及如何進行反思;同時,除了舉實例讓學生瞭解外,校方也用心設計了一份反思表,要中一生和中二生各就「在迎新營最深刻的一件事」及「在暑假中最深刻的一件事」,填寫事件內容及在這件事上的反思,讓學生實際操練。 學生有了初步瞭解,校方隨即進行多方配合讓學生實務操作。 電腦科老師教導學生建檔和製作 iPortfolio 的技術;班主任和英文科老師在批閱學生的週記及英文日記時,提醒同學在參加了某些活動後,不僅要記錄事情的發生經過,也要進行反思;而課外活動組則舉辦反思聚會,要求學生填寫反思表,反思他們參加了一年課外活動之後的感受…… 上述所有相關資料,校方除了要學生儲存在 iPortfolio 外,也派發資料夾和各色紙張,教導學生如何將紙稿檔案儲存在資料夾中,建立自己的學習經歷文件檔。 到了 11 月份,班主任即要學生把文件夾帶來,讓學生四人一組分享彼此的經歷。瞭解、練習、分享,三個學習步驟,讓真光中學的「反思教學」有了一個完整的歷程。   學生作品展現成果 多月的努力、多方的配合,到底成果如何?香港真光中學林佩華老師於 eClass Day 2008 以學生的 iPortfolio 作品,與在場老師分享了他們的成果。 活潑的介面中,除了可以看到同學的個人檔案、基本資料外,也看到了許多同學對於生活、學習各方面的分享。例如,難得有機會與香港羽毛球名將交手之後,一名中二女同學反思說:「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而在花了許多錢買線上遊戲後,另一名同學反思說:「人應該腳踏實地,不要花時間在一些無謂或不實際的事上。」在家政課後,同學反思「發現親手做的蛋糕比伸手獲得的,更有意義,更有價值。」 無論是課堂上的學習,或參加校內活動,或面對家庭變故,或到國外旅遊…… 在同學的反思中,老師會發現同學或許文字並不流暢,但他們或學習到了與同學相處,或開始關注環保,甚至接觸生命教育等等課題。 製作學生學習檔案,不僅讓香港真光中學的學生建立了自動自發的良好習慣,並對自己生活中的一切,開始關注,並進行反思——讓學習的空間,拓展到教室之外;讓學習的機會,發生在生活中的每一片刻…… 2008 年 3 月

香港真光中學

香港真光中學 夏志雄老師(電腦科主任) 三合一智慧證件 提高教學效能 使用智能卡已有四年歷史,香港真光中學當初的主要目的是要將學生證、借書證及回家證三合一,簡化學校的作業系統。 學生證、借書證、回家證三合一 香港真光中學傳統的學生證同時包含圖書館借書的功能。而「回家證」則是該校的特殊產物,由於校方規定只有中四至中七學生有權在午餐時間外出用膳,因此特別設計了一張「回家證」,讓有關學生可以持證外出。 在使用傳統的學生證、借書證之下,該校電腦科科主任夏志雄老師表示,老師在學生點名部份的工作繁瑣——學生早上八點到校後,由班長到班上點名,再由老師簽名核實。午餐時間,由於中四至中七學生可以離開學校用膳,因此,午餐回來後,會再點一次名。 自從使用智能卡後,老師得以省略了繁瑣的點名工作——早上到校、午餐後回校、放學回家前,只需學生自行拍卡,一切資料即可由拍卡機整理呈現;而班長和教職員亦可藉助 eClass 確認同學的出席情形。此外,和其他使用智能卡系統的學校一樣,夏志雄老師也很欣賞該系統能清楚記錄同學離校時間這一功能,因為,這對於家長要瞭解孩子的行蹤,是非常方便的。   學生缺席名單有助監察流感的爆發疫情 而智能卡系統也能切合管理及分析統計需要,製作完整全面的學生考勤報告,如訓導處需要的遲到名單、午膳私自離校名單、缺席名單等。夏志雄老師說,學生缺席名單不僅對校方有用,對社會也有幫助。他以前陣子爆發的流感事件為例,在流感高峰期,校方若能從名單中發現很多同學缺席,而瞭解到主要原因是流感,就可以監察流感的爆發疫情了。 在推動智能卡的策略上,真光中學分成兩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以中四至中七級學生為對象,原因是高中生的自律性高,同時可以實驗午餐外出用膳後的點名功能;第二階段才推廣至全校全面實施。   老師鬆綁,教學效率提高 提起籌備階段面對的困難,夏志雄老師說,除了準備硬體設備、提供照片予 eClass 製作智能卡外,最關鍵也最花時間的是校方要重整工作流程,牽涉單位包括校長室、訓導處和總務處。然而,一勞永逸,往後除了每年須收集新生照片外,老師即可鬆綁於繁瑣的行政工作,而專注於教學上了。 2008 年 3 月

東華三院甲寅年總理中學

東華三院甲寅年總理中學 藍艾雄老師 (資訊科技組) 使用 eClass 三大問 「學得好?」、「願分享? 」、「能反思? 」——東華三院甲寅年總理中學資訊科技組的藍艾雄老師,於 eClass Day 2008 會上分享該校推動網上教學的經驗時,拋出了這三個問題讓與會者思考。他說,該校老師們多年來之所以願意使用 eClass 平台作教學及行政之用,就是因為深思過這三個問題。 「學得好?」 藉助eClass,學生會不會學得更好? 藍艾雄老師舉了兩個實例,一是在中一至中三實施與香港大學聯合推動的中國文化篇章計劃;二是在中四、中五中國語文科利用 eClass 進行聆聽練習。在中國文化篇章計劃推動上,中文科老師要求學生在假期時利用eClass 平台自行閱讀有關教材,並做習作,如此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中華文化知識,也能為學生升上高中的學習做好準備。 至於在中四、中五中國語文科,該校將部份聆聽練習上載到 eClass 平台,讓同學除了可以在課堂上練習外,也能在回家後或放假時自行練習;而 eClass 的錄音功能,則讓老師輕易掌握同學們的練習情形。藍艾雄老師說,有了 eClass,同學們可以自行練習多幾次,對於朗讀、糾正懶音及誤讀,都很有幫助。   「願分享?」 藉助 eClass,學生是否更願意分享? 該校於去年開始使用 iPortfolio 電子學習檔案,並藉著中一級綜合人文科學其中一個單元「個人成長」,讓學生經歷了一個完整的學習歷程;而在這歷程中,學生不僅學習了與家人、同儕分享他的想法心情;iPortfolio 的互評功能,亦讓同學們可以互相給予評語、提供意見,一起成長。 「能反思?」 藉助 eClass,學生是否更能進行反思? 在中一級綜合人文科學的「個人成長」單元教學中,老師首先在課堂上讓學生針對其學習、人際關係、課外活動等課題,訂下他的個人目標及行動計劃。經過小組分享等課堂活動,學生在回家後,將其個人目標及行動計劃自行輸入電子學習檔案中。過後,再由老師引導,定期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分享,同學之間也可以在網上分享。在家長日,校方將學生的有關資料列印出來,讓學生將他的目標及進展、現況,面對面告知家長。到了學期末,學生再進行反思,自行在 iPortfolio 輸入他對各個目標的檢討。 這個經歷個人思考、同儕分享、努力經營、定期檢討、與父母溝通,完整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學到了事情著重的並不是結果,而是過程中的反思。   老師,您要如何達標? 就如藍艾雄老師說的:「iPortfolio 並非只是一個電子資料夾,把所有東西裝在裡頭就算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利用這個系統去進行學習和反思。」教育也是如此,老師的核心目標是什麼呢?老師該藉用什麼工具以更好地達標呢? 「學得好?」、「願分享?」、「能反思?」,三個問題簡單卻直切教育核心,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用心思考。 2008 年 3 月

保良局姚連生中學

保良局姚連生中學 趙莊德老師 eClass 結合PDA,讓孩子愛上學習 「流動學習」是現今全球教育界一個重要的議題,流動電腦設備及無線電腦網絡的急速發展,令流動學習更備受矚目;而在香港政府於2007 年推出的第三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諮詢檔中,亦可顯見其重要性。 甚麼是流動教學?流動教學需要什麼條件?香港保良局姚連生中學的趙莊德老師和同事,聯合 eClass 等單位,經過一年的努力,在eClass Day 2008 和與會的老師們分享他們研究PDA 結合流動學習平台的成果,針對如何落實流動教學,提供了實際有效的方案。 選擇流動學習模式要「三」思 目前香港許多學校,各以不同的模式進行流動學習。但是,在決定採用哪一種模式之前,為了得到最好的成效,趙莊德老師建議大家先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在學習過程中,從學生的學習過程來看,校方的流動裝置,和學校的伺服器,或中央數據庫之間的關係,適合採用離線模式,或在線模式? 學生所進行的活動,是屬於單向的,可預先下載電子書,而後自行在PDA 上閱讀;還是雙向的,必須上網進行活動,然後再將資料傳送回學校的伺服器? 學生的活動性質,是遊戲、電子書、文書處理,還是綜合性的?是否每一種活動都要應用不同的新系統? 與此同時,趙莊德老師亦提醒老師們要考慮到成本問題。因為,每一種系統都需要人力、物力去建立、維護、培訓,甚至技術支援,如果要應用數個不同系統,那成本可是不小。此外,單一功能的系統,在維護方面比較簡單;若複雜性不高,也較容易管理;而對於用戶來說,如果不同的活動需要不同的系統,老師及學生就需要接受多種培訓,那也會造成一定的困難。 eClass結合PDA,輕鬆步入流動學習 對於香港保良局姚連生中學來說,由於學校採用eClass 校園綜合平台多年,趙老師因而將eClass 與PDA 結合,讓老師和學生可以在無須重新適應新系統的情況下,輕鬆運用PDA 連接無線網絡來進行eClass 的教學功能。在會上,他提出了三種進行流動教學的裝置方案。這三種方案,功能有所不同,或僅是簡單地讓老師可以使用eClass 製作學習活動的電子教室,學生則透過無線網絡,運用PDA 從流動電子教室提取多媒體的教材及進行學習活動;或可進一步讓學生運用PDA從流動電子教室進行學習活動,並在活動後將流動電子教室的資料傳送回學校的eClass 伺服器內,從而豐富學生的電子學習檔案。 硬體易得,好軟體難求 然而,硬體設備終究是比較簡單的,對趙老師來說,更為重要的是系統軟件。eClass 的功能多,為了避免PDA 負荷太大,他精心挑選了eClass 裡頭適合戶外活動使用的功能,安置在流動學習軟件中。這個系統,有學生的學習內容說明;有放置學生戶外活動的訪問、錄音、攝影作品的專題研習;有老師針對學生設計的問卷調查、測驗/考試/工作紙;也有師生互動的討論欄、學生留言等…… 流動學習是教育的一大躍進,除了讓師生的教學互動延伸至戶外,讓學習的模式更為多元外,它其實還背負了一個更重大的使命——把學習的自主權交回給孩子,讓孩子愛上學習! 2008 年3 月

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陳震夏中學

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陳震夏中學 黃百益老師 多媒體協作語言學習及評估平台——SBA 2.0,Are you ready? 校本評核(簡稱SBA),於1978年起,已逐步引入本港。其本意是要讓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以至他們學習與成長的過程,都獲得重視,讓考試可以更進一步配合教學、支持教學,效能得以大大提高。 而在語文科,SBA是會考口試的一部分。英文科和中文科老師必須讓學生在觀賞了影片或閱讀了書本後,重述其內容。學生可以選擇個人呈現,或小組呈現;而校方則要用DV帶拍攝其呈現過程,呈交考評局,作為評核之用。 沒料到的是,考評局的一番美意,由於種種現實因素,實施的結果,造成了許多語文科老師心頭的痛。 學生呈現SBA作品前,一個學期只能做一次練習! 針對這一點,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陳震夏中學鍾永盛老師具體提出了語文科老師面對的問題:首先,在上課之餘,語文科老師同時要進行聽說讀寫訓練、SBA 練習;再加上師生比例一般為1:40,老師在時間、人數限制下,實際上無法讓學生進行充份的練習;其次,如果學生選擇以小組呈現,老師要擇時擇地集合學生練習,同時還要安排另一群學生為他們評分,在安排上可謂困難重重;而拍攝學生呈現過程的DV 帶,中四一份,中五一份,累積下來,老師在管理上費時費力可想而知。 種種因素下,黃百益老師和語文科老師交流時,警覺原來學生在製作他們的SBA 作品前,每一組學生在每一個學期只能做「一次」練習! 揮別DV帶,跨入一站式SBA作業時代 要如何解除老師們心頭的痛,同時恢復SBA 的美麗容顏,讓它得以發揮原來的良能呢?黃百益老師心中有三個期待:SBA 自主學習,不用DV 帶,藉助一個平台解決所有問題。 由於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陳震夏中學使用eClass 已兩年,黃百益老師因此設想在eClass 原本就很完善的平台上,加入適合語文科的功能,讓學生可以在此主動學習、製作並呈交作業,而老師還可以直接批改。這個一站式隨時隨地進行SBA 作業的新概念,獲得了教育局「資訊科技教育協作獎勵計劃」資助,在 eClass 的技術支援下實現了,校方建立了「網上多媒體學習平台」,命名為SBA2.0;而語文科老師們亦評估覺得其功能在使用上綽綽有餘。 強勁功能,恢復SBA 的美麗容顏 揮別了過去受時間場地限制的SBA 1.0 時代,簡單、方便、快捷的SBA2.0 帶來了許多好處:首先,它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多媒體的作品亦加強了學生的學習動機。由學生主動檢查要交的功課,將他們各類型的資料,包括影片、錄音、文字圖像等,自行上載,一次過完整呈現。而有關系統還會自動將優異作品按分數排名,讓學生互相觀摩。 其次,評分方式彈性。老師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評分給予評語,此外,還可以做到跨校老師評分、同學互相評分。再配合eClass 裡頭的iPortfolio 系統,學生曾經做過的所有專題、SBA資料等,就可以如成績單般一一列出,讓老師一次過流覽。全面電子化,為老師們減少了許多文書工作。 要讓教育發揮其功能,除了有好的理念策略外,還必須要有好的「實踐方法」。SBA2.0,讓教師鬆綁於繁重的教務、時間壓迫下,讓學生鬆綁於單調單向的學習中,藉此還原SBA 的美麗容顏,讓老師不再為了SBA 而忙盲茫! 2008 年3 月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鄭榮之中學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鄭榮之中學 郭啟明校長 以eClass 進行中英文科教學改革 2005 年,宣道會鄭榮之中學以「新中英文課程學習平台專案」獲得了優質教育基金的資助,針對中英文教學進行了多項改革。對此,郭啟明校長於eClass Day 2008 欣然分享了該校的實踐經驗。 多媒體資源,多元化教學 首先,這一筆三十多萬元的資金,該校主要用以增加支援教學的人手、添置相關器材及一些影片──多媒體器材、多元化資源,再藉助eClass 教學平台,郭啟明校長為該校中英文科的教學改革鋪設了優質的多媒體網上教學環境! 從錄影中觀摩交流,增進表達技巧 而在教學活動方面,在中四至中七學生的表達技巧訓練上,中英文科老師則利用攝錄機,將學生「說話訓練」、「個人短講」及「小組討論」的過程攝錄下來,並將錄影片段放上eClass平台,讓學生自行觀看。 郭校長笑說,剛開始面對鏡頭時,同學大都會很緊張;但是,一經攝錄,他們親眼看到自己的表現,同時也看到其他同學的佳作,再加上eClass 中老師評分、同學互評的功能,觀摩比較檢討之下,同學就知道何謂好的表達技巧了。 而華文科馮偉樂主任則表示,對於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同學的反應很好。最有意思的是,看到自己在演說中脫稿、口吃、笑場的情形時,同學會自行檢討,並設法改善。這些都是他們提昇自己演說技巧的重要經驗。而上載到網上的影片,同學會重覆觀摩,互相交流,有者還因此主動要求老師給多一次練習的機會。 多元教學活動,靈活評分功能 針對初中生,除了表達技巧的教學外,老師也將聆聽練習的電子檔案上載到eClass 平台,讓學生可以自行練習;此外,也嘗試讓學生在網上交作文及回家作業,並在平台上進行各類有趣的教學活動,如填字遊戲、配對遊戲等。其中初二級的老師還嘗試將暑期作業分階段上載到eClass 平台,藉以監督學生做作業的情形。 無論是進行上述哪一類的教學活動,eClass 眾多貼心的功能設計,為老師提供了不少便利。例如老師可藉助其錄音功能瞭解學生在聆聽練習的學習進度;可從系統檢視繳交作業的人數;可透過「自動登分系統」顯示分數;可將成績數據存檔於Excel 軟件內,從而進行班級之間的比較。而對老師最有幫助的,郭啟明校長說,莫過於eClass 中的即時自動評分功能,減輕了老師不少工作。 「自動統計」系統,照顧個別差異 此外,教師在登分後,可透過「自動統計」系統顯示整體成績的分佈。關於這一點,馮偉樂主任說,老師可在成績分佈圖中檢視哪類題目是大部分同學都可以掌握的,哪類是需要個別教學的,哪類是需要重新講解的……這些分析資料有助於老師掌握學生的整體學習情形及個別差異,從而進行針對性教學。而對於學習能力強、求知欲高的學生,老師還可以上載多些閱讀材料,讓學生有多一些參考資料,或自行多做一些理解練習。 而郭啟明校長唯一遺憾的,是這個系統雖可以讓老師在網上批改作文,但該校老師可能還不太習慣面對螢幕,不太喜歡這種批改模式,他們還是喜歡拿著筆一份份批改的傳統方式。 記錄教學過程,培訓本土戲劇教師 除了針對學生教學外,宣道會鄭榮之中學亦藉助eClass 進行老師培訓。為了配合來日在新高中課程中將會增設的戲劇課程,該校日前在初中課程中引入戲劇教學,並專聘外籍老師教導;同時將有關外籍老師的教導過程攝錄下來,上載到eClass 平台,讓無法在現場觀摩的老師事後觀看,藉此培訓本土戲劇老師。 藉著多媒體器材,經由eClass 平台,宣道會鄭榮之中學設置了一個優質的多媒體網上教學環境。郭啟明校長發現,老師的教學技巧及教學策略都因此提昇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效果也加強了;同時,無論是學生或老師,對於多媒體工藝的知識和興趣都有顯著提昇。藉著資訊科技,教與學雙方,達致了更理想的模式,獲得了更大的動機及效益! 2008 年3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