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道會安柱中學

中華傳道會安柱中學 黃嘉輝老師 轉用eClass 學習平台 發展網上教學好開始 中華傳道會安柱中學使用坊間一套內聯網系統已一段時間,唯只用作校內溝通和基本的學校行政。直至近年,黃嘉輝老師接手成為資訊科技負責老師,他認為學校應該在網上教學的發展上更進一步,加上校長的全力支持,學校最終決定轉用eClass 網上教學平台,迎合資訊科技教學之趨勢。 提供更多學習渠道 網上教學是大勢所趨 過往,安柱中學也曾嘗試應用資訊科技於教學,例如製作一些簡單的選擇題測驗,雖然收效不錯,但與全面的網上教學,仍然相去甚遠。黃嘉輝老師說:「當我剛獲委任為資訊科技老師一職後,就開始思考如何讓學校在網上教學的道路上走前一點、做多一點。我希望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以外,提供更多的學習渠道予學生,網上教學正是大勢所趨。」可惜學校當時所用的內聯網系統並未能與學校的發展方向接軌。黃老師坦言:「我校師生已非常熟習使用該套內聯網系統,包括電郵及通告發放,但近年看不到它在網上教學方面再有任何發展,支援方面亦不斷減少,未能配合我們的構思及計劃,因此作出另覓系統的決定。」 eClass 成網上學習平台的必然之選 經過一年的比較與考慮,eClass 成了學校的最終選擇。黃老師笑言:「事實上沒有太多的選擇!概念好加上功能齊備的網上學習平台,相信只有eClass。」問及為何不選用一些免費的系統例如開放源碼的教學平台,黃老師道:「開放源碼教學平台如Moodle,需要自己花時間去改寫成合用的平台,遇上問題又沒有支援,加上功能及介面始終比較簡陋,所以沒有考慮。」 網上教室概念可取 eClass 的哪一些方面又最為黃老師欣賞呢?黃老師回應說:「我最欣賞eClass 網上教室的“Classroom Concept”。以往我曾製作學科網站,放置筆記功課連結等教學資料,方便學生瀏覽及下載。問題是我不願意將網站公開到互聯網,讓公眾人士瀏覽,但將網站保密至校內網絡,卻又限制了學生在家使用。相反,eClass 網上教室既保密了校內師生的資料分享,又提供到隨時隨地存取的方便。現在毋須利用網站作為教學媒介,一些不懂網頁製作的老師也可透過eClass輕易建立自己的網上教學空間。」 靈活開設家長戶口 eClass 另一讓黃老師印象深刻的優點就是可靈活開設的家長戶口。使用舊系統時,若要開設家長戶口,只能開設兼有互聯網電郵的戶口,學 校在管理上有一定的困難,除憂心垃圾郵件及網絡病毒之外,更需額外的儲存空間。但eClass 就可讓學校選擇性開設家長戶口的功能,加強家校的溝通,管理上亦提供了更大的彈性。 轉用系統過程順利推行宜按步就班 黃老師認為平台的轉用相當順利,並沒有引起太大的問題,他分享道:「只要讓老師及同學熟習了使用新平台,便不會產生任何困難。現時我最關心的是如何將以往累積下來的問題庫轉移,幸好eClass 問題庫的匯入格式相對簡單,已安排教學助理協助處理,相信短期內便可完成。eClass 亦會幫忙把舊系統的電郵轉移到新系統中。」現在全校老師都已接受了eClass 的系統培訓,黃老師計劃在新學年利用兩個月時間培訓學生使用系統後,便會正式由舊系統轉至eClass 平台,而運作的首半年將作為熟習期。提到推行網上教學的計劃,黃老師說:「初期會個別邀請有興趣的老師使用,如理科及音樂科,當然自己任教的電腦科更會一馬當先引進使用,下學期再邀請不同科目的老師加入,循序漸進就是我們的推行策略。」 2005 年7 月

中華基督教會基元中學

中華基督教會基元中學 梁靜雯老師 網上概念圖工具 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任教於中華基督教會基元中學的梁靜雯老師,兩年前報讀了中文大學香港教育研究所開辦的資訊科技教育應用文學碩士學位課程。梁老師課程的內容深感興趣,並選擇以「概念圖結合網絡學習對中六學生在文化科學業成績的影響」作為論文題目,著手對網上學習對學生的影響進行探究。本文乃梁老師就其研究成果的分享,供各位同工參考交流。 以中六級文化科作研究對象 梁老師任教的學校一向熱衷於推廣專題研習,因而經常應用到概念圖。但傳統上學生將概念圖畫在紙上,不單止難於閱讀,結構和畫面常常顯得雜亂無章,難以與其他同學分享或讓老師理解。梁老師說:「當我知道eClass 有嶄新的網上概念圖工具後,我就想嘗試利用它來作研究工具,從而找出概念圖對學生學習表現的影響,同時亦可得知網上教學的真正成效。」梁老師本身任教中六級的中國語文及文化科,是次研究就是以該校文科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提到研究的過程,梁老師解釋說:「我首先將他們分為控制組及實驗組,控制組學生沿用eClass 網上學習平台的常用工具,如網上練習、測驗、討論區等來學習,而實驗組的同學則可應用eClass 概念圖工具。最後,比較兩者在中國語文及文化科的學習成效及成績上的分別。」 一般的網上學習 vs. 使用概念圖學習 梁老師說:「我安排了控制組學生每星期在eClass 網上教室做一次網上功課。他們需要輪流按我指派的學習範疇在網上搜尋文章來閱讀,然後整理所得的資訊,擬定一些相關題目,最後運用eClass 習作功能去製作一份網上功課給同組同學。此安排是希望模擬平常的網上學習活動。而實驗組同學每星期在閱讀完自己搜尋的文章後,則需利用網上概念圖工具去表達文章的脈絡及中心思想,完成後就公開讓其他同學觀摩,比對自己所繪的概念圖與其他作品的具別,並作出修正。」除閱讀外,兩組學生也須擬定實用文寫作大綱、整理聆聽材料的內容重點,以至構思個人短講大綱。過程中,梁老師特別善用eClass 的助手權限,讓學生可以參與管理學習平台。此舉既可加強他們的學習自主性,又可減輕老師的工作量。 研究結果顯示 概念圖工具對學習有正面作用 綜觀學生的文化科成績,使用了 eClass 平台後,兩組學生的整體成績均有顯著的進步。梁老師指出:「這是因為文化科要求學生去涉獵不同層面的資訊,而網上資源真的很豐裕,網上教學確實能讓同學接觸更多更廣的資訊。接觸得多,學到的知識也隨之增多。學生通過搜尋、選材、擬定題目及提供答案,經歷了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對提升學習及理解能力有肯定的幫助。兩組學習表現的差別在於,實驗組的同學因著使用概念圖的關係,對整篇文章脈絡的掌握較控制組為佳,而控制組的同學因為需要為文章擬定題目,對分析文章內容也有理想的表現。」研究還發現,學生習慣使用網上概念圖工具後,思考變得有層次,不但在文化科的領域裡,就連思考其他事情時也更有條理及組織。 徹底改變學生學習模式 更讓梁老師覺得高興的,就是看到學生學習模式的改變。經過這次研究後,學生漸漸學懂應用概念圖於其他學科的日常學習。梁老師道:「其實工具本身已經是誘因,令學生更有興趣去使用,提升了他們的學習自發性。當學生發現概念圖對他們的學習有實際幫助,尤其對於一些需要處理大量資料的學科,如中國歷史或世界歷史科等,他們便開始自發性地採用。」 梁老師對同工的寄語 梁老師分享說:「作為老師的,其中一個責任是介紹學習工具給學生, 使他們懂得自主學習。可惜許多時候老師總是擔心同學欠缺學習動機,於是準備好所有的材料和題目,生怕提供的東西還不足夠似的,說到底也脫離不了以老師為中心的學習範式。其實只要有恰當的學習工具及適量的指導,就算讓學生自由發揮,他們也不會像一隻『盲頭烏蠅』在網上胡亂搜尋資料,他們都可以有系統地去進行學習。」梁老師補充:「老師可嘗試引進合適的新工具,為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新體驗和衝擊,引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2005 年7 月